璀璨星點的結晶,變幻莫測的釉彩,如將宇宙浩瀚星空盡收盞中,這就是天目釉迷人之處。曾在中國宋元時期蔚為風潮,千年來,讓許多文人雅士趨之若鶩,也讓台灣陶藝家沈昆川著迷不已。
「天目」原是日人對含氧化鐵黑釉之通稱。相傳古時浙江天目山上,寺中僧侶日常起居,多用建陽窯生產的黑色茶盞。日本僧人訪華遊歷至此,對這墨色茶盞愛不釋手,因此臨行獲贈數點茶盞誌行。為了紀念天目山的發現,乃將這黑色茶盞稱為「天目盞」。流傳至今。
「天目釉」以其釉彩之變化,有「油滴天目」、「兔毫天目」、「玳瑁天目」等諸品,而其中最貴重者,為「曜變天目」。究其成因,乃以釉藥中氧化鐵之成分,於高溫燒造時釋出氧氣,生成氣泡;氣泡破後,其凹陷處堆釉成彩,乃形成多層次之釉色。「曜變天目」變化多彩,燒造艱困,是以成品難能可貴。
沈昆川老師長年研究「天目釉」創作,認為藝術的本質,不應一味追求古人的技法或釉藥的模仿,而在於海闊天空,將作品達到最美好的境界。是以能否稱作「天目釉」,真正條件是配方中要有適量的氧化鐵,沒氧化鐵的配方皆不應稱為天目釉。又有創作者認為天目僅限於茶碗,獨有沈老師把氧化鐵在高溫時的多變性及它的美感當成創作的素材,應用到各種作品上。這求新求變的創作精神,成就沈老師的不凡。多次在日本亞洲工藝獎、日本美術工藝獎及台灣工藝設計競賽脫穎而出,並獲第一屆國家工藝獎肯定。是當代不可多得的名家瑰寶。
愛上大自然文教有限公司很榮幸向各位好朋友引薦沈老師的作品。照片無法完整呈現的精采,歡迎預約 親身感受大師作品的流麗不凡。